
发布日期:2025-03-07 17:36 点击次数:179
图片
“赋”的力量:爱有多错,痛有多深
——《氓》教学设计
教学目标:
1.语言建构与运用:梳理诗歌内容,理解“赋”的运用。
2.思维发展与提升: 了解“赋”在现实主义作品的作用。
3.审美鉴赏与创造: 分析人物形象及女主人公悲剧原因。
4.文化传承与理解: 了解婚恋心路历程,树立正确观念。
教学过程:
(一)教学导入
苏格拉底曾提出这个问题:什么是爱情?几千年后,当代哲学家罗兰·巴特在《恋人絮语》中仍然在说:“我实在很想弄明白爱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。”
它是一种两人情投意合、心心相印的感觉,还是一种两个人合二而一的冲动?有人说 “爱”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,就像《廊桥遗梦》里的女主人公为了家庭价值牺牲爱那样,爱本身是没有罪的。
从爱情与婚姻关系的角度来说,有人认为,爱情就是激情,婚姻就是爱情的坟墓,是爱情的障碍,是与爱情势不两立的东西;也有人认为爱情在最初的迸发之后,渐渐转变为亲情;激情渐渐转变为柔情,爱情与婚姻实现了某种程度的结合,不再是水火不容的两极。
(二)任务一:梳理内容,理解本诗中“赋”这一手法的运用
【提问】本诗是一首完整的叙事诗,一个女子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追述了自己的故事,她究竟经历了什么?
【明确】一个女子的“恋爱—结婚—婚变—决绝”的全过程。
【提问】在这个女子的婚恋与婚变的过程中,两个各有什么样的表现?请模拟女子的口吻,适当联想,复述整个过程。
【明确】第1节:恋爱(叙事)。这一节写男子向女子求婚。当初那个叫氓的男子,看上去忠厚老实的样子,拿布来跟我换丝,后来想想,他分明是借“贸丝”来接近我,他说他看上了我,想跟我结婚。面对男子的热情,我一下子懵了,竟然相信了他的甜言蜜语,还一送再送,送他过了淇水,一直送到顿丘。
我真傻!被恋爱冲昏的头脑。幸好有人告诉我,“你不能这么稀里糊涂地跟他走,至少要叫他请个媒人上门,要不然,太跌份了!”于是,面对他急切想结婚的样子,我忍不住跟他说,你至少请个媒人来提亲。没想到氓一听,生气了,激动地说:“苍天为证,日月为鉴,若有违背,五雷轰顶,永世不得超生。”我一听,以为他不要我了,说:“好啦好啦,不要生气啦,看你那么真诚,我回去跟我爸妈讲,今年秋天来娶我!”
第2节:结婚(叙事)。我答应结婚,他却玩起了失踪。都说恋爱中的女人智商为零。你们知道吗?氓离开的那段时间,我简直是度日如年,一日不见如隔三秋,三日来见望眼欲穿。天一黑,我脑海中都是他的影子;天一亮,我就登上那残破的城墙,朝复关那边张望,一连好几天,他都没有出现。转眼秋天马上到了,我焦急啊!期盼啊!又是一个初秋的下午,我依然等上城墙痴痴地望,突然,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了!氓终于来了,他推推脱脱说,结婚前我们求个神,看八字合不合,于是乎先用龟板占卜,又用蓍草占卜,卦象都是大吉。我说不要再占了,择日不如撞日,就今天把你娶走吧。我都听你的!在我家人的惊愕与反对中,我就带上我的嫁妆嫁给了你。
第3节:教训(比兴抒情)。本以为我嫁给了爱情,没成想我遇到的是渣男;本以为婚姻是爱情的归属,没成想男人在婚姻里会变质。只怪我当初太痴情,只恨我当初太天真!姑娘们啊,当你没嫁人的时候,年轻貌美,就像那没掉落的桑叶,鲜嫩润泽;可当你嫁人为妇,人老珠黄,就像那掉落的叶子,零落成泥。姑娘们啊,千万别被爱情冲昏了头脑,如果你碰到一个渣男。曾经的海誓山盟,转眼成了过眼云烟;曾经的甜言蜜语,转眼成了恶语相加。女人啊!千万别像那斑鸠贪吃桑甚一样,贪恋爱情。男人沉溺于爱情,还可以脱身;而女人往往脱不了身!因为爱情在男人眼中只是游戏,而爱情在女人眼中却是全部。天下的女人们,要以我为戒啊!爱得越深,总是伤得最疼。
第4节:变心(叙事)。为什么这样说?当年,我们在淇水边恋爱,甜甜蜜蜜;后来,淇水又见证我嫁过来,欢欢喜喜;如今,我如掉落的桑叶,人老珠黄,独自坐着马车,过淇水,回娘家,水花打湿了布幔,惨惨凄凄。结婚几年,没想到那个挨千刀的负心汉,另有新欢,既然没有了爱情,我只能忍痛回娘家。
第5节:遭暴(叙事)。想想这些年来,我哪一年对不起他?这些年来,我嫁给他,他再也不干家务了!我起早贪黑,他每天都睡到日上三竿!后来,日子好过一些了,他更不顺意了,竟然开始对我拳脚相加了。我向我的娘家哥哥诉苦,他们当初就不同意这门婚事,都拿我当初说的“自己选得男人自己宠”来讥笑我,我只能牙齿掉了往肚里吞。真是应证了那句老话:得不到父母祝福的婚姻,注定不会是幸福的!
第6节:决绝(叙事)。本想和你一辈子,没想却是一阵子。本想和你白头偕老,没想你却半途换道,扔下我怨恨哀悼。当年的欢声笑语,信誓旦旦,换来得却是欺骗背叛和伤痕累累。
既然这样,那就算了吧。天无绝人之路,没有男人,照样可以活得风生水起,潇洒自如。“姐就是女王,自信放光芒;你若爱就来,不爱莫张狂,收起你的那些小小花花肠、甜言或蜜语,去哄小姑娘。姐就是女王,自信放光芒,有小三了不起,姐也很自强,不惧风霜雪雨,逆风也飞翔。”
【小结】“赋”的特点之一:叙事的过程穿插抒情。
【提问】本诗的“赋”法还有一个特点——自我倾诉,请结合内容分析女子自我倾诉中的形象变化。
【明确】第五节连用六个“矣”,表达倾诉的语气。向谁倾诉?向氓倾诉。大概氓就站在女子面前,女子用“子” “尔”“士”等称呼,直指对方,将往昔生活从头到尾说一遍,很可能是一边说一边痛哭流涕,声泪俱下。这既是对负心汉的谴责,也是表达决绝的勇气。
有学者把“三岁为妇,靡室劳矣。夙兴夜寐,靡有朝矣”理解为“(我)三岁为妇,(你)靡室劳矣。(我)夙兴夜寐,(你)靡有朝矣”。译为:多年来,我嫁给你,你再也不干家务了!我起早贪黑,你每天睡到日上三竿!”可能更符合女子面对氓倾诉怨恨语气。
女子的形象变化:天真多情的恋人形象——勤劳贤淑的妻子形象——自强自爱的弃妇形象。
【小结】什么是赋?东汉末年儒学家郑玄说:“赋之言铺,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。”意思是,赋就是直接铺述当今政治教化的好坏。
朱熹说:“赋者,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。”赋就是直接说这件事。
向熹在《诗经词典》这样解说:“赋是直陈,用于铺叙事实,描写景物以及刻画人物形象和行动细节。赋、比、兴不能绝对分开。”
(三)任务二:分析“氓”的人物形象和女人悲剧的根源
【提问】“氓”是什么意思?
【明确】氓是一个有心计的不良“凤凰男”:有悔婚的打算。
古代,“流”指无家可归的人,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,具有流动性和不稳定性,“氓”指无固定职业的人,没有正当职业而常常犯罪。
其它如“贼”指伤人者或杀人者;“盗”指偷或夺人财物者,有时也順手杀人;“寇”指行使暴力者、侵犯他人者。
唐孔颖达《毛诗注疏》说:“氓,民之一名。甿犹懵。懵,无知貌。”清马瑞辰《毛诗传笺通释》亦谓:“氓为盲昧无知之称。”
所以,以“氓”称男子,是一种略带贬义的称呼,大概相当于“那个家伙”。这说明,女主人公这时并不认识这个男子。蚩蚩,笑嘻嘻,傻乎乎,想要搭讪而显得不自然的样子。
布,指布匹。先秦时期的布主要是麻布和葛布,是贫贱之人日常的穿着。织布来换取日常生活用品是当时平民的生活方式,但是穷人家抱着粗布去换富人穿的丝织品就不寻常了,所以女主人公一眼看出这家伙醉翁之意不在酒,“来即我谋”,是来撩我的。女主人公对男子第一印象并不很好,心存警惕。但是在男子很有心计的追求下,女主人公的态度发生了改变。
“送子涉淇,至于顿丘”,这句写出女主人公对男子态度的转变。一是称呼从氓到子。子,对男性的尊称,相当于“先生”“您”。说明男子一而再“抱布贸丝”找机会接触,女主人公逐渐对他有好感,但还比较客套,彬彬有礼。二是送别越送越远。淇,水名,黄河支流。男子家在淇水对岸,与女子隔淇水而居。顿丘,地名,在淇水边,是男子所居之地。男子来的次数多了,女子从送出门,到送出村,到送至河边,到送过河,一直送到家,已是恋恋不舍。
“匪我愆期,子无良媒”,“将子无怒,秋以为期”。这两句都是女子对男子说的话。男的急着要成亲,多次催定婚期,而女子对男子还不放心,不愿仓促成婚,所以一再拖延。说匪我愆期,那就一定是愆期了。面对男子的指责,她说:不是我拖延成婚的日期,而是您没有找个好媒人来。他们相识相恋时不需要媒人,为什么谈婚论嫁时要找好媒人呢?可见这是拙劣的借口,男子一下就发火了。女子心软了,只好说那就秋天为婚期吧!
第二节画风骤变。商定婚事之后,男的开始玩失踪,越来越少前来看望,女子盼着他来,甚至不顾仪态爬上残缺的土墙眺望。女人已经陷入了这段感情,不可自拔。
“尔卜尔筮,体无咎言”。这两句也是女子对男子说的话。你也占卜了,你也算卦了,卦象都没有不吉利的话。肯定是男子提出要去占卜问卦了!这明摆着是拖延甚至取消亲事的托词!因为原先男子急着成婚时,不需要占卜问卦,为什么定好婚期才提出要占卜问卦呢?在先秦,一般平民的婚嫁可以用简易的方法看两人生辰八字是否相合,看预定婚期是否吉利,不需要用成本较高的龟占、筮占。即使需要征询神灵意见,也是龟占或筮占选其一种。而男子不仅突然要求占筮,而且在没有“咎言”的情况下还要继续占,似乎非要得出不合适成婚的结论不可。于是主人公急了:“以尔车来,以我贿迁”!尔,你,情侣间表示亲昵的称呼。从称“子”到“尔”,说明主人公把男子当成自己人,不再客套见外了。这节写女子的眷恋及婚嫁的情形,男女主人公的感情与上节形成对比。男子从热切追求,火急火燎催着成亲,到找各种借口悔婚。可惜女子堕入爱河,智商清零,迫切希望早日完婚。先前还谈佳期,现在不讲究了。不仅不要聘礼,还主动送嫁妆上门。这一变化,预示着婚姻的悲剧结局。所以才有第3节的主人公痛定思痛,对后人的告诫与感慨。
【提问】导致女主人公悲剧的原因有哪些?
【明确】1.氓是“二三其德”的无良之人,背叛爱情与婚姻。(根本原因)
2.女子的三错(重要原因)
一错轻许终身:女子违背“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”的礼俗,忽视了门第之差,草率地私订终身。
二错为爱痴狂:为了爱情奋不顾身,只身远嫁,是女主人公的痴情,因为这份痴情,导致她没有看清男子的真实面目。
三错失去自我:从嫁给男子之后,女人将全部感情和精力奉献给了家庭。面对贫穷,没有怨言,任劳任怨地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。在贫穷中,在痴情中,她失去了自我。没有及时醒悟,一场近乎自虐的“伟大”付出,不但没有得到丈夫的回应,反而加速了丈夫的背叛。
三错误终身,回头方知悔。《氓》以女主人公的叙述为主,运用赋、比、兴的手法,展现了一个纯洁、敢于追求、敢于付出、敢于奉献的女子形象,然而这份勇敢的背后,却缺少必要的冷静和判断。所以,女主人公的爱是热烈纯情的,也是冲动的;是纯洁简单的,也是轻率无知的。
总之,女子一番沦肌浃髓的反思,也充分证明当初的轻信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祸根,更告诫世人:女性要把幸福握在自己手中,不能指望他人。
《氓》的意义,也许既不在于所谓刺淫佚,也不在于批判社会,而在于真实描写女性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遭遇,真实地展示女性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心路历程。
教学总结:
1.正确的爱情观:爱情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的;不要让恋爱成为人生的全部;爱情是美好的,但它不可能是完美的;要坚定信念,珍惜真爱。
2.正确的婚姻观:婚姻本就是平淡的,它的内容是生活,全是人生中现实部分的参与;婚姻是两个人合伙的事业,必须同心努力经营,遇到任何危机、困难、损失也得两人共同去承担;没有人是完美的,婚姻中双方只能求同存异;有共同奋斗的价值观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